定位论丛

定位批判木桶原理:你是企业中的那块短板吗?

时间:2013-11-14 08:59:54 | 作者:谈云海 | 来源: | 阅读数:2216
摘要:如果个人的长处与企业的定位不相吻合,自己就是企业的短板。赶紧地去换家有与自己长处相匹配的定位的企业吧,否则也就唯有余下嗟叹和煎熬,让岁月蹉跎了青春和梦想。

(原标题:我是企业中的那块短板吗?——被严重曲解了的“木桶原理”)


我们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惑:我会不会是企业中的那块短板?相信那些心高气傲的员工自有他的本钱,我这么出色,如何会是短板呢?然而,高人们对于自己怀才不遇的哀怨也是不绝于耳的。




木桶原理又称短板理论,木桶短板管理理论,所谓“木桶理论”也即“木桶定律”,其核心内容为: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,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,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。普遍认为,决定这个团队战斗力强弱的不是那个能力最强、表现最好的人,而恰恰是那个能力最弱、表现最差的落后者。

 

于是乎,大家都寄希望于通过培训,把每个员工都锻炼成楷模般的人物。甚至也有要求企业的每个职能部门,从研发到销售,从人力到战略策划,都能如一的强势。以为唯有如此这般,企业才不因有薄弱环节而有所制约,才具备竞争的砝码。

 

于是乎,各类关于提升个人潜能、团队绩效、企业文化的培训蜂拥而至,热闹非凡。从外面领到了专家的点金棒,回到自家努力地一个一个淬炼。倒是养活了不少培训机构,为国家GDP增长贡献了一份“责任”。至于企业自身业绩增长如何?是否员工个个成了圣人般的完美,恐怕只有老板们心知肚明了。

 

每个人都是一个木桶,自然有长板,也有短板。一味地塑造出一个完美的、全能型的标杆楷模形象,让我们每个员工都要向其靠拢,实质是违背了基本的人性。圣人般的明星员工是可遇不可求的;如果有幸被你碰到,那得感谢上帝、真主、如来和一切我滴神。企业家们一定是希望在他/她周围聚集出这么个巨人般的团队。事实上,大家心里有数,个人先天的缺陷是不可避免的。所以,我们要大讲特讲木桶原理,指望后天的培训能把我们的短板拉长。若要花费真的去花大大的精力和时间去做的话,结果一定是让老板有花500大洋买一杯自来水——“心疼”的感觉。 

 

再说了,如果一个人以完美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的话,相信他/她一定是孤独的,也是寸步难行的。因为周围每个人都怕他/她,这个人给我们的压力太大了。有了这么个“白雪公主”做参照,老板怎么看我们这些“小矮人”都不会顺眼的。如果有机会的话,给他捣捣乱也不伤大雅。这便成为“枪打出头鸟”的客观心理基础,也成为办公室政治的根源。倒不是说我们的道德怎么坏,毕竟我们也要养家糊口嘛,我们也想进步嘛。窝里斗由此不绝于江湖。

 

还有一种情况,一些原本十分优秀的人才,在企业中却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和能力,本应是长板的员工只起到了短板的作用。这又是何故?比如并购IBM后联想的杨元庆、TCL手机的万明坚、格兰仕空调的多任总经理,无一不是人中龙凤、马中赤兔,可是再怎么努力、再怎么超人般的工作,就是业绩不动人。由此看来,在一个业务多元化或企业战略架构不当的企业里,如果在一个不是嫡出的事业单位里供职,个人就是再优秀也是无济于事的,同样也是要被人们视为短板,而被无情的抛弃。

 

【据统计,美国企业的首席营销官CMO平均任职时间只有短短的两年(准确的说,26个月)。】

 

我想,企业家的困惑,员工的迷茫,无不出其右了。“我是谁?”(长短岂又是自知呢?)正是因为答案的不确定性,成为了困扰人类的一大难题。

 

其实,我们有句成语:取长补短,也就是说吸取别人的长处,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;也可以理解为用己之长来补己之短。这里丝毫没有一点要把自己的短处变成长处之意哦。笔者认为,这才是老板们真正的用人之道,也是每个员工找到合适自己的职业定位的基本前提。

 

所以,真正的木桶原理应该如此理解:把每个人的长板拼起来,围成一个木桶。让企业这个组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——德鲁克的“目标管理”帮助每个员工把他/她的长板发挥到极致。

 

那么企业该如何设计才能从制度上把每个人的长处发挥出来呢?当然了,这个企业首先得要有一个鲜明、极具竞争力的定位战略。在一个没有定位或战略混乱的企业里,员工的努力就无法被顾客所接受而转化成绩效。于是,员工便成了刍狗,被老板要求“努力努力再努力”、“没有做不到,只有想不到,要调动一切潜能”、“积极的态度决定一切”。纵使“累死了千军”,长板再长的员工在这样的组织里也同样是使不上劲,同样是虎落平阳也会被犬欺的。

 

然后,企业需要围绕这整个定位战略设计出与之相匹配的运营配称环节,在每个不同岗位上选择能充分发挥出各自长处的员工。这样,即便这个员工自身的短板比较严重,只要他/她的长板能很好地完成该岗位的职能,就完全可以利用组织的力量来弥补个人短板的不足。当然,长短的评价标准也应是各有不同的,不能用同一的绩效标准去衡量。

 

只有企业做到了这样,每个员工就都能以己之“一美”去遮己之“百丑”。当然自身的丑也要不断克服,变丑为美,但这是个人自身修为的要求。企业用不着为此大费周章,企业要做的是把这个员工的“美”通过组织的学习得以不断提升。唯有如此,才能把有限的资源更为有效地提升组织的竞争力,产生更高的绩效。德鲁克所言“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。

 

有了绩效,就有了自信,也就有了梦想,也就能成就每个人的精彩。

 

所以,衡量我是不是企业中的那块短板就很简单了:如果个人的长处与企业的定位不相吻合,自己就是企业的短板。地去换家有与自己长处相匹配的定位的企业吧,否则也就唯有余下嗟叹和煎熬,让岁月蹉跎了青春和梦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