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位论丛

百年热干面的破局密码:蔡林记品牌战略升级六重奏

时间:2025-05-16 03:18:09 | 作者:潘轲 | 来源: | 阅读数:66
摘要:作为中国餐饮业唯一拥有省级非遗技艺的热干面品牌,蔡林记需要的不是小修小补的战术调整,而是基于品类本质的战略重构。

门店.jpg

 

站在武汉吉庆街蔡林记门店前,空气里飘荡着芝麻酱与碱水面的焦香,排队人群里有举着自拍杆的游客,也有拎着环保袋的街坊。这家始创于1928年的老字号,经历了公私合营的动荡、加盟失控的危机、电商转型的阵痛,在消费升级与国潮崛起的浪潮中,正面临历史性转折点。作为中国餐饮业唯一拥有省级非遗技艺的热干面品牌,蔡林记需要的不是小修小补的战术调整,而是基于品类本质的战略重构。

 

 

回归热干面本质:从楚菜集合店到国民早餐符号

 

当蔡林记菜单上出现三鲜豆皮、糊米酒、面窝等二十余种湖北小吃时,战略模糊化的危机已然显现。数据显示,非热干面产品贡献不足30%营收,却消耗50%以上的运营成本。这种为迎合“楚菜体验”所做的品类延伸,本质上是将早餐赛道拱手让给巴比馒头、肯德基早餐等跨界竞争者。

 

热干面品类的战略价值,在于其占据“国民面馆”心智的天然优势。武汉日均消费热干面600万碗的数据证明,这绝非区域小吃的量级。蔡林记应聚焦现制鲜食+预制包装”双轮驱动,前者主攻城市早餐场景,后者布局家庭早餐市场。建议砍掉非核心品类,将运营资源集中到“5分钟出餐系统”和“家庭装保鲜技术”的突破上。如同兰湘子将资源聚焦到“25分钟上齐一桌菜”的核心承诺,蔡林记需要将“早餐效率专家”的定位植入消费者心智。

 

 

重定义品类疆界:从武汉特产到中式面食领导者

 

当前蔡林记全国化战略存在严重认知断层:武汉门店坚守传统黑芝麻酱工艺,上海门店改用花生酱妥协口味,这种分裂式创新正在稀释品牌资产。热干面品类的真正机会,在于跳出地域饮食的局限,切入万亿级中式面食市场。数据显示,中国面食市场年增速12%,但尚未出现全国性领导品牌。

 

黑芝麻酱.jpg

 

建议构建三级产品矩阵:传统黑芝麻酱门店坚守武汉文化地标,标准版芝麻酱门店布局高铁机场枢纽,创新风味店测试全国口味适配。参考兰州牛肉面品牌陈香贵的成功路径,通过“核心工艺标准化+浇头模块化”实现可控创新。更需警惕陷入“正宗陷阱”——消费者要的不是考古级的正宗,而是符合现代饮食习惯的好吃。就像日本拉面在全球化过程中演化出博多、札幌等七大流派,热干面完全可以在保持碱水面核心工艺的基础上,发展出海鲜、菌菇等健康新味型。

 

 

信任状体系重构:从历史背书到工艺可视化

 

非遗认证和百年老字号的光环,在Z世代消费者眼中正加速贬值。蔡林记现有信任状体系停留在“中华老字号”、“湖北非遗”等传统维度,缺乏与品质承诺的直接关联。调研显示,83%的年轻消费者更关注“是否使用转基因芝麻”、“碱水配比是否科学”等具体指标。

 

非遗.jpg

 

建议打造“透明厨房3.0系统”:在门店设置芝麻石磨可视化窗口,实时展示“黑芝麻筛选-古法研磨-酱料调配”全过程;开发碱水浓度检测仪,为每碗面提供“pH值8.2黄金碱度”电子证书;联合中粮集团建立芝麻专供基地,将“非转基因”、“富硒土壤”等品质要素转化为可感知的消费触点。如同农夫山泉通过“水源地探秘”建立品质认知,蔡林记需要用食品工程语言重构信任体系。

 

 

场景破壁工程:从早点摊到全天候面食解决方案

 

热干面困于早餐场景的现状,本质是消费场景创新不足。蔡林记现有门店坪效数据显示,午市、晚市营收占比不足15%,远低于和府捞面等全天候运营品牌。突破方向在于开发热干面+”场景矩阵:早餐时段主打经典组合,午市推出浇头升级版工作餐,晚市试验火锅热干面等社交型产品,夜间开辟啤酒热干面宵夜档。

 

更具战略价值的是预制菜赛道突围。当前热干面速食产品普遍存在“复水后面条绵软”、“芝麻酱结块”等技术痛点,蔡林记可联合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攻关“热干面3分钟复鲜技术”,推出“锁鲜湿面+氮气包装”酱料套装。参考拉面说的成功路径,在电商平台开辟“地域面食文化馆”,将产品从充饥食品升级为文化体验品。

 

 

出海战略校准:从文化输出到价值输出

 

蔡林记在新加坡试水已经取得初步成功,但热干面出海的正确姿势,不是做中餐的附庸,而是成为全球快食市场的技术派。日本拉面在美国市场的成功经验显示,关键在于将工艺优势转化为健康标签:碱水面的低GI特性可对接欧美健身人群,石磨芝麻酱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可切入功能食品赛道。

 

建议组建跨国研发中心,针对不同市场开发定制化产品:北美市场主打“高蛋白植物基面食”,联合Beyond Meat开发素食浇头;东南亚市场突出“清凉解暑”属性,研发冷拌柠檬风味;欧洲市场强调“慢食工艺”,与星巴克共享都市白领客群。如同珍珠奶茶通过本土化创新征服全球,热干面完全有潜力成为中式餐饮国际化的新载体。

 

 

组织能力再造:从老字号到新物种

 

制约蔡林记发展的根本症结,在于组织架构与战略目标的不匹配。现存“非遗传承人委员会”、“电商事业部”、“连锁运营中心”等板块各自为政,缺乏战略协同。急需建立“品类战略委员会”,由CEO直接领导,统合产品研发、供应链管理、文化传播三大职能。

 

人才结构需要注入互联网基因:引进食品工程师优化中央厨房系统,招募数据科学家构建消费洞察模型,培养新媒体运营团队打造美食KOC生态。学习兰湘子“合伙人制度”,在关键岗位实行“老师傅+新生代”的传帮带机制。唯有将百年工艺积淀与互联网组织能力结合,才能真正激活老字号的创新势能。

 

站在新消费时代的十字路口,蔡林记正面临历史级机遇:既不必像全聚德般困守旅游特产定位,也无需效仿狗不理盲目多元化。聚焦热干面品类本质,在工艺可视化、场景创新、全球化破局三个维度实施战略突破,这个百年品牌完全可能诞生出中国版的“日清食品”,在传承与创新的平衡中,书写中华美食品牌的新传奇!

 

 

作者简介:

 

潘轲,深圳顺知战略定位咨询创始人,荟海文化联合创始人,兰湘子品牌常年战略顾问,《细化定位》作者,定位式营销体系开创者,深研战略定位17年,服务企业超40家,累计销售额超1000亿。

 

潘微信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