►高维君说:
2025年,一种营销方式正在崛起:达人营销。目前市场规模已接近千亿。企业如何借助这种新手段,实现业绩翻番?
高维第22期夜校直播,邀请专注品牌内容营销的白岂做分享。他曾通过达人营销,帮助会稽山实现3天成交破千万元,带动股票连续两天涨停,市值飙涨10亿元;5月底最新的营销事件,更是在12小时内就实现会稽山产品成交超千万元。一起来听听他如何深度拆解这个实战案例的。
口 述 | 白岂 全域增长模型构建者
胡润U30创业先锋
来 源 | 高维学堂(ID:gaoweixuetang)
01
3天成交1000万,
市值飙涨10亿,
怎么做到的?
企业做营销的目的,到底是什么?
我认为,基本逻辑就一条:触达目标用户。
因此,只要找到新的触达用户的触点,就可以成为新商业逻辑的起点。
这就是为什么,我从大厂(天猫、抖音电商)出来创业后,重点做的就是达人营销。因为达人群体,它的最终属性正是触达用户的介质:
达人的专业背书或者对产品的使用体验,正逐渐成为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参考,部分地替代个人调研和比较的过程,形成一种新型的“代理决策”机制。
消费者更多地依赖“值得信赖的人”,而非“完整的信息”。
▲图为白岂发布的《2025中国达人营销行业发展研究白皮书》部分内容
因此,达人营销正在逐渐成为主流的营销渠道(2025年,中国达人营销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1000亿元),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把它作为自己的一个基本盘。
在短视频、直播、社区笔记等场景下,很多品牌、甚至企业创始人都出来做个人IP,这其实都是具备达人营销属性的一种形态。
我认为,达人营销的本质,是巧妙地“租用”达人和粉丝间早已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,把品牌冰冷的信息,通过达人这个“有温度的人”传递出去,实现信任的高效迁移,加速用户决策。
消费者的购买决策链路被重构了:
用户对于商品的“初次认知”和“购买转化”,几乎能够在同一平台、同一链路中完成,比如可能在一条视频或直播间中,就走完整条链路,“即看即买”。
因此,达人成为了连接内容和商业的关键枢纽。
由于不同层级的达人,对用户的影响力不同,我大致将达人分为4层:明星艺人,头部艺人,垂类中腰,尾部达人。
很多企业在做达人营销时,其实是混乱的,无论是做粉丝量较少的KOC,还是做中间的腰部达人,抑或是做头部达人和明星艺人,都是用同一套思维在做。
但其实不同层级的达人,一定要用不同方式去做营销。
首先,我重点从头部达人开始讲,不少企业在这方面踩过坑。(我对头部达人的定义是“超级头部”,指的是千万粉丝以上的达人,或者是在某个平台里原生出的非常有影响力的达人)
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心得:
头部达人的创意火花,常常在品牌层层“指导”下黯然熄灭,最终只剩下一份价格昂贵的“标准答案”。
当一家企业去和超级头部达人合作时,初期的经验一定是不足的。因此我有一个建议,叫“定制化爆发”——企业一定要让达人的团队,或者是达人本人,深度介入内容策划,从而来定制契合品牌调性的爆款内容。
什么意思?就是说,企业千万不能只是秉持“甲方思维”,觉得:你的报价这么贵,我都给你付钱了,所以你一定要听我的。
这是错误的想法。千万不要让达人暗投(平台或商家通过隐蔽手段“操控”流量分配、广告投放或资源倾斜)配合。否则它就有可能被做成一份“标准答案”,而标准答案其实就是没有亮点。
我们可以换个逻辑来思考,头部达人之所以能从红海的内容竞争中“跑出来”,从最开始的几万粉丝到几十万、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粉丝,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内容创意一定是高于大盘90%以上的达人的。
在这种情况下,企业千万不要让达人变成一个“交作业的人”,一定是跟他去做深度共创;不能用常规的达人投放逻辑来限制这种有内容创意的达人,否则就会变成“标准答案”。
接下来,我跟大家深度拆解一下,当时(2024年)我帮会稽山和短视频博主“MR-白冰”合作的案例:一条短视频,实现会稽山的产品在72小时热销1000万元。(2025年5月25日,会稽山继续邀请白冰,携手吴彦祖,品牌自播带货。这次,会稽山气泡黄酒仅用12小时就卖出超1000万元的销售额)
先说一下当时(2024年)的背景,会稽山是一家有着20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黄酒企业。但随着传统黄酒逐渐失去年轻消费者的青睐,2023年底,会稽山上市一款全新产品——气泡黄酒。
在原有线下渠道几乎失灵,新品亟需建立用户认知的情况下,他们找到我,希望借助内容营销的力量,为新品破局。基于此,我策划跟“MR-白冰”的合作。
听到这里,有些人可能会有一个先入为主的误解:是不是白冰给你们做了直播带货,你们才达成1000万元的销售额?
并非如此。这条视频,白冰没有做任何挂车(视频下方挂商品链接),也没有在评论区放任何购买链接。我们是通过会稽山的品牌直播间来做流量承接的。
白冰没有任何跟销售相关的动作,只是在短视频中做了一个丝滑的“种草”,巧妙植入气泡黄酒“啤酒的口感,黄酒的味道”这一用户心智。
而这一切的前提正是,我们是和达人做深度共创的,做出了一个爆款短视频,实现近1亿的曝光量,还有几百万的互动、点赞。
最终效果就是,视频发布后,会稽山的直播间3天成交1000万元,并且把这款气泡黄酒卖断货,当时在抖音黄酒品类销售额排行中一骑绝尘,是第2-10名总和的100倍。
更惊喜的是,资本市场也迅速做出反应——会稽山的股票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,市值飙升超过10亿元。
为什么这个爆款内容,不仅能在品宣、曝光层面有一个大爆发,并且还能驱动商业增长呢?
接下来,我从两大方面进行分析。
首先是品宣角度,核心原则是“内容为王”,包括以下4点:
1. 话题吸睛
首先,当时我们找了一个切入点“520块钱一碗的饭,大家听说过吗”,通过昂贵的蟹黄拌饭这个爆款话题,作为开头,让大家在前3秒钟停留下来。
并且在短视频中间,不断地抛出一些小递进,比如飞天茅台腌制的“飞天蟹”、五粮液冰醉龙虾等,包括米饭里的黑松露,在刨的时候不小心刨到了外面。这些都是让大家觉得很有意思的点,这样才会不断地往下看。
2. 场景真实
无论任何产品,它的触点一定要是场景化的,要有代入感。
以酒水为例,它一定是在“佐餐”的场景中才最真实、最没有违和感。所以当时我们选择上海的谢家大院,并且点了螃蟹,跟会稽山的黄酒就成了天然的搭子。
在这方面,不少企业容易陷入一个误区,比如看到短剧很火,就人云亦云地认为:短剧可以很自然地去做企业产品的植入。
然后,他们就拿着短剧的爽剧逻辑来做产品植入。这其实就犯了一个错误,没有想透其中的逻辑——很多人之所以看短剧,其实是去看爽剧的,而不是去看植入。
所以如果只是简单地拿爽剧的逻辑来做内容营销的话,最后可能纯粹只是好玩,或者是让人感觉有点尬。对于植入而言,它其实并不丝滑。
无论是饮料,还是酒水,它最主要的核心场景,其实还是应该作为佐餐出现。
如果只是让它在一个很有创意的视频中突兀地出现,用户的代入感是很低的。
3. 植入自然
如果一家企业的内容团队,要求达人必须在前多少秒就植入、露出产品的话,其实这条视频的商业味就已经过重了。
白冰这条视频比较反常识的一点是,整条短视频的时长非常长,有7分多钟,并且前半部分没有任何植入,一直铺垫到中间的高点才来做植入,产品出现的时间点在3分50秒。
对于不熟悉内容营销的企业而言,可能会担心这个时间点过晚,导致粉丝无法看到产品植入。
但实际上,正是由于前面3分多钟的内容铺垫,才能非常真实地将用户带入到产品的使用场景中,即佐餐。相比于直接夸赞产品,这种方式更具有种草效力。
并且产品的植入时长,其实也非常短,只有40秒。这种时候,很多老板可能就会觉得:时长是不是太短了?但其实现在用户都不傻,广告时间太长,用户肯定会觉得过于生硬。
4. 情感饱满
品牌切忌让达人变成机械地讲述卖点的工具。产品植入必须得融入达人真实的生活经历中,这样才能显得自然、生动。
比方说,白冰在40秒的产品植入中,其实只用一两句话就点透这个产品的种草——啤酒的口感,黄酒的味道。
关于这句话,我跟很多人做过调研。我身边不少朋友其实就是冲着这句话,去买的会稽山气泡黄酒。
因为大家都想尝一下,有啤酒口感、气泡感,又有黄酒味道的酒,尝起来到底是什么滋味。没试过,所以大家就都去买了。
因此植入自然非常重要,要情感饱满。这其实就十分考验艺人或者达人本身的表演能力,要懂得让他充分发挥。
前面讲的是关于品宣曝光的部分。问题是,巨量流量到来后,这1000万的成交额具体又是怎么卖出去的?
关键就在于,我们提前策划了整个后链路的销售承接闭环,早早地布局品牌直播间,将声量高效地转化为销量。
因此,我要讲的第二个方面就在于品效角度,核心原则是“产品为王”,包括以下4点:
1. 货盘要稳
无论卖任何产品,要想做到销量大爆发,在“人货场”这3个要素中,最重要的还是“货”。
产品品质好只是基础,这点毋庸置疑。在此基础上,产品货盘要过硬。我们当时就设计了一个很有竞争力的机制,直接将气泡黄酒的价格从139元降至99元,创下历史最低价,并且赠送赠品。这些动作极大地提高下单转化率。
2. 直播要拼
当时,当我们想明白要用品牌直播间去承接流量时,为此做了非常多周密的提前演练——10多个主播,在5个直播间里轮番彩排,去看到底哪个主播的“承接能力”最好。
视频发布后,会稽山的品牌直播间从未停歇,10多个主播轮番上阵,连续直播100多个小时,一直卖到断货才停下来。
所以企业家千万不要先入为主地认为,流量来了后,自己的企业就一定能接得住、接得好。并不是这样的,流量只是基础,怎样让直播间具备承接能力、提前准备,这才是关键。
3. 授权要拿
授权要全面到位,这是本次合作的关键点之一。通过获得白冰视频的授权,让会稽山品牌不仅可以在白冰账号上曝光,还能自行地对该视频进行剪辑,做成引流短视频,进行二次分发和投放,从而延长素材的生命周期。
4. 团队要稳
这里所说的团队,指的是品牌、达人和媒介策划三方共同组成的项目团队。
从最初沟通新品种草,到最后落地这次事件营销,整个过程中其实出现过诸多变动,甚至是风险。这时一定是一个多方共创的过程,所以团队要专业稳定、配合度要高。这点至关重要。
简短总结一下,布局达人营销,首先一定要拒绝自嗨。
今天我们做达人营销的内容,关键是要从用户视角出发,然后去理解达人,千万不要从企业自己的强势视角出发。
紧接着,企业要想清楚,自己产品的核心卖点是什么?核心场景又是什么?怎么把产品的核心卖点植入到核心场景中?
总的来说,不管是跟哪个层级的达人合作,企业最终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:以相对低的成本,来测试出自己企业到底哪个内容方向,是用户愿意买单的。
02
这几个坑,一定要避开
接下来,我再讲一下,剩下3类:垂类中腰达人、尾部达人和明星艺人,企业在投放过程中容易踩的坑和应对策略。
关于垂类中腰达人,我有一个观点分享给大家:
垂类中腰达人的种草魔力,品牌都想借力。只是这份影响力的账单,总也算不清究竟该记在谁的功劳簿上。
什么意思?很多人都知道垂类中腰达人的种草魔力。大家一直讲的种草,其实特指的就是垂类中腰达人。
由于企业不可能每天都通过头部达人来做营销,付不起这个成本,所以很多企业日常在做的就是垂类中腰达人。
但由于大家都想种草,都想借力,所以经常会陷入的一个误区就是,不知道该怎么评估垂类中腰达人种草,所带来的营销价值。
因此,我给大家提供一个差异化思路,还是得从效果出发,对于垂类中腰达人,企业要做精细化的渗透,那就要给达人们提供选题库、提供创意模版和场景化的内容模版。
而关于尾部达人,很多老板都听过所谓KOC的说法。(KOC指的多为粉丝量较小,但具备真实使用体验、口碑传播能力的用户型达人)
但是,这个人人叫好的KOC红利,品牌如果只是浅尝辄止的话,通常得到的只会是杯水车薪的自我安慰,背后是难以估量的管理黑洞。
因为它涉及到批量化的投放、规模化的复制,背后对于企业的人力要求非常高。并非所有企业做KOC,都是能直接做成的,尤其是在没有耐心的情况下,它一定不会很有效果。
所以针对尾部达人,企业要做的是:批量化地采买尾部达人,定制统一的传播物料,实现规模化的传播,最终达到“粗放式的复制”。
其中有一点要特别注意,“粗放式的复制”并不代表企业什么都不管,而是要先去打造标杆案例,然后再把标杆案例进行批量化复制。
但这个复制并不是无脑地复制,而是要结合这个KOC本身的人设来进行差异化复制。
并且与其他达人不同的一点是,头部达人和中腰部达人的内容不一定要挂车,但是在做尾部达人时,其实就是奔着转化效果去的,所以一定要挂车、一定要通过投流来卖货。
举一个案例——今麦郎·茶萃,就是通过KOC矩阵,做了将近3000多个小达人和尾部达人。去年7-9月,今麦郎·茶萃的主力成交就是靠这些小达人和尾部达人实现的,两个月做到2000多万元的销售额。
最后,也是大多数老板踩坑最多、最深的地方:跟明星艺人的合作。
在这方面,我们以前遇到过很多痛点,比如,传统的明星代言没法直接衡量效果、高价的线下明星活动又没法直接提高销售额......
因此,一个反复出现的情况就是:
企业重金请的明星,带来的往往是粉丝的狂欢盛宴,却难以将这份热闹转化为真实用户的深度眷恋。
大家一定要记住,今天我们不管做哪种营销动作,一定得是销售导向、品效导向的,而不是只做所谓的大曝光。那个东西的意义不大。
所以对于明星艺人的营销,它的底层逻辑应该是什么?
那就是通过完成对某个创意场景的演绎,让不同的艺人来演。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?让大家能够看下去。假如是几个素人出镜,我们可能就不想看这个视频了。
但通过明星艺人的演绎,将爆款脚本复制,把产品卖点不断地讲出去,而且要让所有明星在视频最后都提到“进直播间”。
可以说,这类明星艺人的营销视频,很多单纯地就是为了转化效果而拍的,但这把过往困惑于不知如何让明星真正服务于直播间“品效合一”、“高成本明星投入≠直播转化”的困境,给解决掉了。
所以还是要回到那点,做达人营销的内容切忌自嗨,一定要有场景感,要通过这个触点去传递场景、激发需求。
企业在做达人营销时,不管是做头部达人,还是做腰部达人,抑或是做尾部达人,都要记住:
达人营销的目的、闪光点,在于“借势”。
那么,在借到势能后,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自营阵地来“聚势”。这个自营阵地指的是什么?企业、品牌自己的直播间。
给大家举个例子,BKT,一家做护腰座垫椅的品牌。它的直播间可能就有20多个,但每个直播间都是它承接流量的端口。这家企业就是通过内容电商起盘的经典案例,一年做到10亿元以上的销售额。
它其实就通过跟各个层级达人的良好合作,然后用直播矩阵来做流量承接,进而实现商业增长:
无论是内容型达人,做种草;还是直播型达人,做产品的直接推销;抑或是尾部达人、中腰部达人,做KOC矩阵,这个品牌合作的所有达人的素材,都会授权给品牌的官方账号,被做成引流直播间的视频,然后在直播间里持续地让全域人群“买单”。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域内容营销实现的一个整体效果。
最后总结一下,企业要通过达人内容为产品做种草,引爆话题,吸引流量。但一定是要有一个自营阵地做承接转化,完成销售闭环,最终真正实现“品效合一”。
关注定位学习网公众号,更多精彩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