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位书评

柯磊:六大心智模式的辩证解读

时间:2015-01-03 21:26:05 | 作者:柯磊 | 来源: | 阅读数:5144
摘要:六大心智模式构成定位理论的基础,基于认知心理学,相互独立、简单明了,赋予了定位理论“科学”的一面。但独立并不意味着机械化的存在,“科学”也不意味着教条。以下尝试将六大心智模式分成三组,并找出每组之间的联系。

 

 

《新定位》中,特劳特及合著者从心理学的角度为定位理论找到了依据,即:


1、大脑的有限性

2、大脑厌恶混乱

3、大脑缺乏安全感

4、大脑不会改变

5、大脑容易失去焦点

 

加上里斯先生强调的“心智分类存储”规律,构成定位理论的基础:六大心智模式。六大心智模式基于认知心理学,相互独立、简单明了,赋予了定位理论“科学”的一面。但独立并不意味着机械化的存在,“科学”也不意味着教条。以下尝试将六大心智模式分成三组,并找出每组之间的联系。

 

第一组:大脑有限性与心智分类存储 (有限与无限的辩证)

 

“大脑的有限性”是指大脑只能处理和记忆有限的信息,集中体现在针对某一特定品类,顾客最多只能记住7个左右的品牌,且在信息、媒体爆炸、产品过剩的大竞争时代,原来的7会进化为2。“心智分类存储”是指人脑对信息的分类记忆机制。里斯《品牌起源》所揭示的分化规律揭示,心智可以容纳多个品类,这是品类分化的大前提,而品类分化则很可能是未来打造新品牌的“必由之路”。

 

所以,这里的7和2都是相对特定的品类来讲的,并不代表大脑的极限。“大脑的有限性”严格来讲也是相对于某一特定品类的“容量”而言的,而品类分化规律又揭示了大脑对品类的“无限”接受和存储。

 

大脑到底有限还是无限的?要根据前提来回答。

 

第二组:大脑不会改变与大脑容易失去焦点(变与不变的辩证)

 

在定位理论中,“大脑不会改变”是指人们对特定品类和品牌的认知一旦形成,就会把这些认知当做事实来对待,就会自动屏蔽与该认知不符的信息,直到认知与“客观事实”明显背离。

 

“大脑容易失去焦点”反应的是同一时间内心智对特定事物只能有单一判断和看法,与之相对的是品牌延带来的认知混乱。当同一个品牌名(词汇)同时使用在多个品类上时,大脑对这个“词汇”的理解就会被扭曲,大脑对该品牌的认知就会“失去焦点”! 曾今,长虹代表电视,人们对长虹的认知就是电视,现在长虹是什么?人们很难给出答案,因为“长虹”这个词在大脑中的意思发生了变化。

 

所以,大脑的变与不变也是相对的,否则,品牌延伸也就侵蚀不了原品牌了。大脑的变与不变充分反应,大脑是有历史的,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,这些历史只能利用和调整,不可视而不见。

 

第三组:大脑厌恶混乱与大脑缺少安全感(简单与复杂的辩证)

 

“大脑厌恶混乱”反应的是大脑对信息的有限处理能力,因为难以同时处理过量信息,所以大脑趋向于识别和接受有限的、简单的信息;但具体到对商品的选择上,这种简单是有底线的,它的底线就是搞清楚该商品的“身份”(差异化),即这个商品是什么不是什么,跟其他商品的区别在哪里?

 

否则,大脑就不会决策——因判断不了而中止购买的情况生活中很常见

 

这恰恰也是大脑缺乏安全感的体现,也可以说大脑是“功利性”的,面对备选产品,既希望得到充分了解,同时也接受不了它过多的信息。

 

所以,大脑厌恶混乱和缺少安全感某种程度上是相互制约的——你的信息可以简单,只要足够为选择提供依据;为了增加安全感,你也可以“复杂”,只要不超出大脑能接受的底线。

 

综上所述,第一组规律,“大脑有限性与心智分类存储”(有限与无限的辩证)揭示了品牌及营销之所以产生和存在的根本原因,因为大脑是有限的,所以必然存在争夺,争夺的结果必然导致区分,区分产生品牌;也正因为品类的不断分化,才为我们提供了打造品牌的机会。第二组规律,“大脑不会改变与大脑容易失去焦点”(变与不变的辩证)揭示了打造品牌的两大注意事项,不要轻易尝试去改变和挑战认知,要顺应认知,要聚焦。第三组“大脑厌恶混乱与大脑缺少安全感”(简单与复杂的辩证)在营销实践中使用频率最高,可以用来检视任何一个定位或广告创意。

  

六大心智模式分组研究的意义:

 

1、 如果营销是实验,那么六大心智模式就是实验中的“恒量”,分组研究可以更充分的理解这些“恒量”之间的联系;

2、 认识到六条规律也是有条件和特定指向的,避免在运用中产生机械化和教条化的错误;

3、可以更好记,记三组比记六条容易啊!